• 首页
  • 概况
  • 新闻
  • 美图
  • 登录 注册

这6种食品没有“保质期”,家家户户都有,劝你别再傻傻丢掉了!

2025-03-18 16:40:06  作者: 智慧育儿编辑组 浏览量:67次


蜂蜜

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,真正的蜂蜜是没有“保质期”的,即便长时间储存也不易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。虽然市面上售卖的蜂蜜都标有明确的“保质期”,这是因为国家规定食品必须标明食物有“保质期”,而蜂蜜的“保质期”大多为两年。蜂蜜中含有0.1%~0.4%的抑菌素,几乎没有水分,即便细菌侵入也很难滋生。密封好的蜂蜜放在阴凉干燥处,一般是不会变质的。


目前人类能找到最古老的蜂蜜是5500年前酿造的,并且至今仍然可以食用。可见保存得当的蜂蜜本身并无“保质期”,但有一个前提,蜂蜜不能是勾兑的假蜂蜜,且足够成熟。


食盐

食用盐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氯化钠和化学物质,这样就能有效维持“保质期”。


因此,无论是什么盐,一般都不会过期,只不过会因为储存不当而出现潮湿结块的问题,其实也可以继续使用。


固体糖

固体糖类结构内部水分少、渗透压强,不利于微生物生长,不易污染,因此不容易变质,也没有“保质期”。


但是糖容易吸收湿气,如果放置不当,性质改变就会被微生物污染。如果放在阴凉环境下,避免高温、高湿环境,一般能保存很长时间,建议尽量将糖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储存。


粮食(白)酒

最正宗的白酒是通过粮食酿造而来的,正宗的粮食酒也是没有“保质期”的,如果保存得当能够放很多年。


俗话说,酒是陈的香,纯粮食酿造的白酒,在储存过程中微生物会继续发酵,味道会越来越醇厚绵柔。


老陈醋

据国家规定,酸度在4.5 g/dL以上的老陈醋是可以免标“保质期”的,醋度到了这种程度,pH值过低可以明显抑制微生物生长,防止杂菌污染,也能达到长期保存的作用。


但是陈醋一旦开封后,难免会受到外界温度、空气的影响,如很多家庭一般会将陈醋放在炉火旁边,这时温度比较高,醋也容易暴露在空气中,受到微生物污染后,就容易过期、变质。


建议将陈醋密封放在阴凉避光处,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永久保存,若是陈醋液体变浑浊、有沉淀物或是口感异常,则说明醋已经变质。


干黄豆

黄豆在晒干之后,其中所含有的水分很少,如果在干燥、阴凉、通风的地方保存,可以保存更长时间。


但是,如果黄豆的表面有明显的霉变现象,而且带有霉味或其他的异味,说明黄豆已经沾染上了黄曲霉毒素,建议不要再吃了。


生活中常见食品的“保质期”是多久?

一、蛋类

没有固定的“保质期”,3周~5周一般都没有问题。但蛋类食品每过一个星期,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级别,因此最好尽快食用。

二、肉类

鱼肉、牛肉、猪肉、禽肉等新鲜肉食,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天。肉买回家后,如果不冷冻保存应尽快煮熟,熟肉冷藏时间稍长些,但也最好在一周内吃完。

三、米面

米面的“保质期”常温情况下是6个月~12个月。如果是在北方,只要不放在高温、潮湿的地方,在储存条件正常的情况下,则可以延长到24个月。

四、面包和糕点

面包、糕点这类散装食物,冬季“保质期”一般是7天,春秋为3天~5天,夏季只有1天~2天。因为这类食物富含水分,如果保存不当,面包、糕点很可能隔天就发霉,不能继续吃了。

五、食用油

在未开封的状态下,一般食用油的“保质期”是18个月。一旦开封后,食用油的“保质期”就会相应地缩短,3个月内食用完是最好的。


注意事项


虽然有了“保质期”,但有些食品可能因为储存不当等原因提前坏掉。如果因为储存不当,食用这些食品时发现有表面发霉、发黏、质地变软或硬,有苦、酸、臭味等情况,即使没过期也千万不要吃。



  • 0 +1
  • 0 +1
  • 0 +1

相关新闻

  • 这6种食品没有“保质期”,家家户户都有,劝你别再傻傻丢掉了!
  • 保鲜膜里含有致癌成分?别紧张,没你想的那么可怕
  • 煮面条用热水还是冷水?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…
  • 食物发芽后有剧毒?有的吃了会中毒,有的营养价值翻倍…
  • 煮米饭时加点它,血管通了,气色好了,腰都细了
  • 连吃3天不过瘾的香菇肉酱面,谁吃谁上瘾~
  • 日常吃醋好处多,但千万别这样吃!选醋、吃醋,看这篇就够了
  • 睡觉时流口水是病吗?出现这些情况,可能是身体在报警!

相关新闻

  • 这6种食品没有“保质期”,家家户户都有,劝你别再傻傻丢掉了!
  • 保鲜膜里含有致癌成分?别紧张,没你想的那么可怕
  • 煮面条用热水还是冷水?没想到错了这么多年…
  • 食物发芽后有剧毒?有的吃了会中毒,有的营养价值翻倍…
  • 煮米饭时加点它,血管通了,气色好了,腰都细了
  • 连吃3天不过瘾的香菇肉酱面,谁吃谁上瘾~
  • 日常吃醋好处多,但千万别这样吃!选醋、吃醋,看这篇就够了
  • 睡觉时流口水是病吗?出现这些情况,可能是身体在报警!
    • 返回首页 |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    • Copyright © current year | 挖知 京ICP备14004612号